出差几天一路上朋友圈都是一亩田的音讯,回北京后,作为农业B2B同行也说下我个人对一亩田的观点。我个人跟农业打了12年交道了,但看了一亩田后,才让笔者实实在在的了解互联网运作。
最早知道一亩田是2-3年前,那时候百度上查找任何农产品信息,榜首屏都有一亩田供给的夺目报价,其时问了百度的朋友才知道,那是百度阿拉丁方案(便是09年百度推出的框核算的连续产品),也得知一亩田是百度的人出去做的,那时候就以为他们的资源实在太牛了!农产品价格这块都被一亩田垄断了。
随后也曾想过向一亩田学习,以价格为导向为三农服务,但仔细研讨一亩田后发现,站内报价根本都是由乡村经纪人供给的,但经纪人彼此为了竞赛促成客户会虚报价格,这点上又跟其他职业不同,大宗的农产品根本都是面对面买卖,所以一般状况是网上虚报压低价格来拉客,当面再进步报价,这在农产品商场中很常见的手法,而获取实在的价格本钱极高,因为农产品不是规范产品,标准太多,价格起浮改变又快,就算有实在价格,也不能完成用户的需求,弄不好反而会因小失大(比方网上报价不精确,十分简略导致过错的商场引导,乃至导致某个区域呈现滞销),所以其时也抛弃这个主意。
但一亩田的做法是获取用户榜首,在互联网操作逻辑上,先不定性这样的做法怎么,但从用户获取视点而言,这是速胜战术,当然后遗症也很明显。
再次听到一亩田是2015.05.18,看到新期望和一亩田战略协作的新闻并说到2014年一亩田买卖额到达100亿。其时觉得很惊讶,然后自己做了下调研作业。
我其时在页面挑选了一个供给18CM+的旱黄瓜的信息上,做了求购操作,数量填写了1199斤,体系主动就生成了求购订单,并在站内神农图中展现了我的买卖数据(我最开端测验用的199斤,但一亩田的体系很智能,会主动过滤订货数量过少的求购意向)
不知道这个18cm+的旱黄瓜,是不是一亩田的技能测验数据生成出来的?横竖我收购后买卖量就呈现在当天的实时买卖中了,为一亩田贡献了几万元的买卖(GMV)。
指的是用户拍下订单的金额(包括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都作为GMV数据,GMV=出售额+撤销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也便是说只需你下了订单,生成订单号,就算了GMV。
而阿里巴巴的上市招股阐明、京东的季度财务报表、以及亚马逊的财报,都是依照GMV来核算买卖的,也便是大前提是生成订单!
一亩田所说的年买卖额100亿,其实是可彻底解说清并说的通的,所以说一亩田的确是一家很懂互联网公司。
笔者自己运营的渠道是按电话作用付费的,每天会有超越200个客户经过我的渠道致电经纪人咨询购买大宗农产品,而均匀一单的意向买卖额都在10万元以上,偶然也有千万级的订单,保存的按10万算,10万*200通电线年前,笔者个人便是家年买卖额(GMV)近百亿的公司创始人。
日前,一亩田商场副总裁李国训直接展现了后台买卖数据为公司正名,并称一亩田网站的确还有一些产品和数据不行完善,现在仍处于测验阶段。
85后年轻人,四年前创业,现在职工3000人,每日协助农人完成买卖额3亿元。然而与赞誉、惊叹相伴而来的却是激烈质疑。
对此,李国训称这些“怪异的数据”其实是产品Bug。他解说说一亩田线B买卖只要一年时刻,在最近一段时刻,公司一直在晋级产品,APP均匀每两周迭代一次,版别数多达100多个,每次新版别工程师都会发布一些测验数据。PC网站更新相对较慢,仍是上一年6月份的版别。即使是现在,一亩田APP和网站仍然还不难发现不少Bug,这一状况将随公司技能实力增强而不断改进。李国训还特意着重,因为前台展现的数据和后台买卖数据彻底不同,因而Bug数据并不或许影响买卖。
据了解,一亩田的商业模式简略地说便是协助农人出售农产品,协助收购商找货源。其线上APP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收购商供给供求信息服务,线下为两边供给买卖促成活动,不只处理了农产品买卖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因为一亩田一起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渠道,买卖两边互不信赖的问题也由此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