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行业动态 发表日期:2023-12-04 13:55:51 浏览次数:1
花生是我国当前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非常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保持着总产量、加工总产值、进出口贸易总量和油产量“四个全球第一”的非常大的优势。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中,如何赋能我国花生产业,让更多科技成果与地方对接,走出一条产业高效转化、做大做强的特色创新之路,谱写大农业的新篇章,需要从国际化视角,以前瞻性思维来思考,10月19日—20日,国际花生产业与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暨2023年国际花生年会在辽宁锦州义县召开。此次大会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中国粮油学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锦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京东科技集团、渤海大学、义县人民政府承办。
大会以“科技引领 协同创新 助力花生产业高水平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院士、专家、企业家、商会协会机构代表及地方政府、种植大户一同探讨花生产业与科技发展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强,美国国家花生委员会主席Robert Thomas Parker IV,阿根廷花生商会执行董事Edoardo M. Fracanzani等国内外院士、专家出席大会,来自花生产业相关的生产、加工与贸易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地方政府代表等近300人参会。
义县县委书记郭廓首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不仅为义县学习、了解花生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提供了重大机遇,更为义县放大花生资源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必将为义县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建睿智之言,为义县花生产业发展擘画创新路径、提出真知灼见,期待以花生为“媒”,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义县、了解义县、投资义县,书写合作发展的精彩篇章。
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立新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她指出,锦州花生种植培养面积约100万亩,年产量约30万吨,锦州花生品质极佳,黄曲霉素零检出,黑山、北镇、义县被纳入全国小粒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义县花生在厚积薄发的长期发展中,凭借禀赋优势、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合作优势,慢慢的变成了锦州特色农产品的一张金字招牌。她希望义县借力此次花生年会的高端平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新业态,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精深加工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进一步叫响“好花生 在义县”的好品牌,为锦州花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侯艳华代表指导单位讲话。她表示,此次大会聚焦花生全产业链发展,深度研究推进花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机制,共谋产业健康发展良策。通过这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科技盛会,必将加快全省花生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步伐,必将有力推进花生产业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深度合作,也必将为全省花生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李文星代表指导单位热烈祝贺大会召开,向数十年如一日在科研一线辛勤耕耘的各位专家这样认为崇高敬意,对长期关心支持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社会各界的人说衷心感谢。他强调,此次大会推动了花生产业的行业交流与贸易合作,打造了一个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为助力花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机,将有力促进中国乃至世界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成志代表主办单位讲话。他表示,随着粮食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基本实现了“吃得好”的既定目标,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仍面临系统性新风险。全力发展花生产业对粮食安全保障十分有益,我国花生油产量320万吨,占全球50.2%(USDA),花生食品加工的比重已达42.9%,通过技术创新,支撑产业链延伸、供应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已形成了“小花生、强产业、大布局”的局面。此次大会深入探讨全球主产国花生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产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方向及对策,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希望与会代表能够有所收获,共同助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美国国家花生委员会主席Robert Thomas Parker IV、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史书强、京东科技集团副总裁李永明、渤海大学副校长刘贺分别在大会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锦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谷钰主持。
会议开幕式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代表同行专家评议组发布了辽宁“义县花生”专家评议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义县是优质食用花生产区,“义县花生”具有“适宜种、感官优、品质好、风险小、适合食用和出口”的特点。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研究员发布了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花生加工品质评价与基础数据库构建”工作进展。自2020年倡议并启动国际大科学计划以来,与美国、阿根廷、塞内加尔等国共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14份;申报并立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搭建了中非和中亚国际合作平台2个;召开线次;联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国际学术著作1部。他表示,将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深度合作与交流,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共建全球科学实验和协同创新平台,共享全球花生品质基础数据与科技资源,共推全球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代表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发布了《花生产业发展报告》。报告说明,花生是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非常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随着我们国家花生科学技术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花生油的加工逐步由传统的压榨和浸出向精准适度加工和功能性方向发展;花生食品比例也在增速提升,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花生蛋白精深加工已成为产业高效转化、做大做强的特色创新之路。报告建议将发展花生产业纳入国家发展的策略规划,立足已有产能,争取政策支持,加强花生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科技攻关,延长产业链、创新技术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我们国家花生加工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巩固我国花生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略地位。
同时,开幕式上还进行了京东科技集团“义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及花生交易中心”项目推介,以及义县人民政府、京东科技集团、渤海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政产学研“战略合作”签约。
在“全球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主论坛中,来自中国、美国、阿根廷、塞内加尔等国家的院士、专家、企业家作大会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研究员以“中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思考”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张新友院士介绍了我国华南、云贵高原、川渝、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和东北花生产区的发展定位,以及在主要病害、逆境抗性育种、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与装备及精深加工产品与装备研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需求,并针对辽宁花生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辽宁省花生产业发展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以“花生提质固氮增产ARC耦合技术及示范应用”为题作大会报告,介绍了花生提质固氮增产ARC耦合技术的研发历程及示范应用。李培武院士首创的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论的现有认知,展示了“两固三增五减”,即固氮、固碳、增产、增效、增安、减毒、减损、减肥、减本、减碳的突出特点和巨大潜力,符合新时代农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开辟了粮油生态低碳、绿色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对提质增产、量质双升、生态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及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国家花生委员会主席Robert Thomas Parker IV以“如何更好地为中国花生市场提供服务”为题作大会报告。Robert Thomas Parker IV介绍,目前,美国花生食品和种用占66%,出口占20%,榨油占14%;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占27%,随着健康消费需求的引导,美国高油酸花生占比会急剧增加。他还表示,美国应该努力扩大花生油加工产业,以充分参与美国国内和全球市场,通过引导产业提升花生油、蛋白加工利用,将有力促进花生产业快速发展,应持续培育高油酸、高含油新品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油酸花生油产品需求。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处长汤松以“花生在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中的定位思考”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他解读了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实施背景,指出花生在产能提升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总结出花生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是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聚焦主产区、稳住优势区,协调榨油型、出口专用型花生优势区均衡发展;二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推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高油酸等品质;三是精简种植,提高效益,提高花生播种、田管、机收水平,减少用工,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走出一条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其他作物做样板。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研究员以“中国花生加工业发展趋势与对策”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他指出,我国花生产量、贸易量、加工业产值均居世界首位,产业优势明显,但花生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亟待突破花生油提质增效、花生蛋白精深加工以及花生副产物梯次利用等关键技术。而针对辽宁省未来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要提高认识与站位,把辽宁花生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争取国家或部委政策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扩大“辽宁花生(义县花生)”品牌影响力;大力培育或引进花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全国花生食品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全国优质食用花生与出口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等配套平台;搭建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加强加工专用品种引进与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巩固辽宁花生“出口、食用和高端产品”优势定位。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万书波研究员以“花生栽培科技创新与实践”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他针对长期以来花生生产面临的单产低、面积小和油用、食用不分等问题,重点围绕花生高产潜力挖掘、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及产量与品质协调提高三个方面,以单粒精播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花生两熟、玉米花生间作等种植制度、花生标准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例介绍了花生高产优质栽培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进展。
阿根廷花生商会执行董事Edoardo M. Fracanzani以“阿根廷花生产业和技术发展”为题作大会报告。Edoardo M. Fracanzani介绍,2022—2023年度,阿根廷花生种植面积558万亩、产量94万吨,阿根廷花生90%用于出口,2022—2023年度出口达79万吨,其中69%出口到欧洲。他还指出,近年来,受真菌病毒感染,阿根廷花生产业受到一定影响,因而加强了花生基因鉴定、抗病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同时,还在花生产业中通过推动花生壳循环利用、无人灌溉、直播等降低碳、水足迹,初步构建了农场可持续发展评估(SAI)平台,极大推进了阿根廷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此外,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Issa Faye研究员也以视频形式介绍了塞内加尔花生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非洲花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科技创新重点。
在“花生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花生精深加工与营养健康”为主题的大会报告中,南昌大学吴志华教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所长于海秋教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胡志超研究员、辽宁省花生研究所所长于国庆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主任王瑾研究员等花生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作了报告。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花生加工公司展览展示活动,30多家国内花生科研院所及花生加工公司通过展板、易拉宝、产品实物和音频播放等方式对花生品种及产品做了全方位的宣传推介,集中展示了我国花生加工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全方面展现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