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小地标”里做出大文章 叫响品牌方能“走四方”

来源:新闻资讯   发表日期:2023-12-17 05:01:38 浏览次数:1

  近日,“如皋火腿”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全市已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地理标志商标32件,总数全省第三。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瑰宝,一件件含金量十足的地理标志,闪耀在江海大地之上,成为展现南通地域特色的亮眼名片。如何进一步开发运用地理标志,提升品牌价值,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地理标志拥有更高的含金量与辨识度?带着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部分地理标志持有及使用单位与相关部门。

  眼下正是本地新米上市的时节。位于海安雅周现代农业园里的南通锦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忙着打包大米。“一天出货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吨。”公司副总经理韩宝富忙并快乐着,“今年我们基地种的900亩稻米早就被订光了,最贵的十几块一斤,不仅不愁销,还不够卖。我们请了种植大户帮我们大家一起种。”

  近几年,锦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米销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分析原因,韩宝富认为,首先当然是公司的绿色有机大米品质优秀,其次,产品包装上圆圆一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也让产品更存在竞争力,“毕竟我们‘海安大米’早就名声在外了”。自2014年海安大米经核准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先后有8家加工公司、家庭农场获得了专用标志的使用授权。海安市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唐进介绍,今年又有13家单位提出申请使用专用标志。

  “九月下种,十月分畦,冬后经霜更酥软。”12月,如皋黑塌菜迎来采收旺季。如皋市丽瑶家庭农场里,20多名工人蹲在田间挑菜,这些菜装车后将被送往中皋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进行速冻加工,再销往和府餐饮等商家。

  如皋黑塌菜是南通如皋的地方特色品种,经霜冻后味道鲜美、质地柔嫩、清香爽口,是冬季餐桌上的一道时令美味。自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黑塌菜的种植规模和身价不断上涨。2022年,如皋黑塌菜种植培养面积1.6万亩,全年加工量1.8万吨以上,年产值达6650万元,带动农业劳动力就业5500多人。黑塌菜,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菜”。

  地理标志,如同产品的特殊“身份证”,具有一地的自然、人文先天基质,并与其相融相生。南通位于万里长江和浩瀚黄海的交汇处,是产出各种地理标志产品的天然“聚宝盆”,其中不仅有大米、桑蚕茧、紫菜等特色农产品,还涌现出蓝印花布、如皋盆景等彰显南通人民匠人匠心的文化符号。

  地理标志在服务乡村振兴、壮大特色产业、推动富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狼山鸡”年市场需求量突破100万羽,总产值超亿元;“如东文蛤”养殖、生产人员达2000人,成品文蛤年产量15000吨,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40%以上;“南通长江河豚(养殖)”市场占有率超过85%;“海门山羊”饲养户超7.6万户,近百家企业全年深加工海门山羊约20万只……目前,全市地理标志相关产业年产值近200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标志产品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是因为它既能表明产地来源,同时也是品质的保证。其作为区域公共品牌,事关地方形象声誉。要运维好“地理标志”,品质是第一道关。为此,各地纷纷出实招做好擦亮金字招牌的前半篇文章。

  海安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当地出产的桑蚕茧生丝等级达到5A级以上。背后的秘诀在于,海安桑蚕茧推行“蚕种统一配发、小蚕统一共育、桑园统一治虫、物资统一供应、技术统一指导、蚕茧统一购销”的“六统一”服务。

  “养好小蚕七成收。”海安市蚕桑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军介绍,当地建立了共育组长队伍,由他们帮助农户养小蚕,育成后再交给农户养大蚕。县镇两级蚕桑技术服务站联合鑫缘集团技术服务团队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为桑蚕茧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溯源方面,“如东狼山鸡”从2020年5月开始试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设置农产品实验室,并接入江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可追溯。中洋集团在实现河豚无毒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理标志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将长江珍稀鱼类的驯养、繁殖、养殖等环节进行细节上的规范,将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变成精养型、高密度型的养殖模式。

  打造全标准体系,提升地标产品质量。我市积极推动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融合,在已获批的14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全部制定相应国家标准或区域标准,在获批的32个地理标志商标上全力支持推广团体标准制定实施,目前,60%以上的申报单位牵头制定了团体标准。

  如何把“地标”变成富民增收的“金标”?重点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果地标产品仅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那产业规模势必难以做大。

  如皋黑塌菜一年一熟,上市期只有短短2个多月。在黑塌菜拿到地标商标后,当地开始思考怎么样让这种菜实现周年供应。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成功实现对黑塌菜的速冻保鲜。24个月的超长保鲜期,让黑塌菜远销成为可能。当地加工企业还开发出黑塌菜水饺、黑塌菜荞麦团、黑塌菜汤圆、黑塌菜菜薹、黑塌菜炒饭等系列新产品。如今,在国内大型连锁超市里,在辽宁舰、“雪龙”号等远洋舰艇上,都能看见如皋黑塌菜的身影,部分产品甚至出口到了日本和东南亚等地。

  随着产业做大,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黑塌菜趴地的特性,使得它的采收完全倚赖人工。农村劳动力慢慢的变少,人工跟不上,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受限制。”如皋蔬菜办主任黄冬梅说,目前他们正在与高校合作研发,目标是早日实现机械化采收。

  “十三五”以来,我市的地理标志由18件增加到46件。虽然地标数量成倍增长,但成功申请到地理标志,并不代表就拥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总体来说,我市对地理标志“申领多、使用少”,除了如东条斑紫菜,绝大部分地理标志授权使用的单位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小企业更愿意搭上地理标志这艘“大船”,还有一些企业的自有商标品牌已经率先在市场上有了知名度,让这些已有的大船来拖小船,他们没积极性。

  “地理标志名气打响,地方产业方能兴起。”唐进坦言,海安市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作为“海安大米”地理标志的持有者,连续多年组织大米品鉴活动,还在火车站投了硬广,为宣传地理标志也做了不少努力,但还是面临“大米很香,牌子不香”的尴尬。“我们是搞技术出身的,若问怎么保证大米品质我们在行,但做品牌就不是我们的强项了。”他认为,地理标志代表的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希望由政府部门牵头,找专业的团队把“海安大米”的牌子打出去。

  事实上,围绕地理标志品牌打造,海安已经展开谋划,海安市人民政府申报的2022年度省商标品牌培育和保护项目(地理标志)入选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蒋克荣介绍,当地将设计发布地标相关的logo、宣传语、吉祥物等,同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体验交流中心地标展馆建设,集中宣传海安大米、海安麻虾酱、海安脆梨、海安河豚、海安紫菜等地标产品。

  金字招牌不能养在深闺,我市主动出击,向外打出“通乡优品 江海寻味”区域品牌。今年9月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组织“如皋盆景”“二甲蓝印花布”等多个地理标志组团亮相,尽展江海风貌。除了参加大型展会,政府部门还牵线地理标志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借助网络站点平台持续推广地理标志。

  对于地理标志的挖掘工作,还在持续。今年发布的新“科创30条”中明确,对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或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主申报单位,每件给予20万元奖励。“我们致力‘放水养鱼’。”如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副科长曹卫华介绍,该局的工作路径是,先将挖掘到的优势资源申请地理标志保护起来,再对地理标志的使用、地标产品的质量达标等方面给予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地理标志的创造与运用已被纳入我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一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处处长吴欣介绍,我市将积极申报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特色优势示范园区,推动地理标志与互联网、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集团介绍


华体会登入页面

   华体会登入页面于1997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113),作为温州市国资委下属唯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华体会登录手机版一直秉承科学、规范、系统、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及规范运

查看详情